10月31日上午,迎着秋日朝霞的暖阳,武汉大学珞珈银龄志愿服务团医学部分团的银龄志愿者们,乘车前往武昌区积玉桥参观“遍地英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红色文献展。

银龄志愿者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抗战历史的敬畏和对红色文献文物的热忱与珍爱,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抗战记忆回望”情景式对话。
在第一版块“监利抗战群英”展区,介绍了监利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将日寇阻击于东部达四年之久,全县直接与间接伤亡合计超过46万人时,武汉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沈瑞年动情地说:“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牺牲。监利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英雄的鲜血。”展柜中陈列的环首大刀、铁叉、土制手榴弹等民间兵器,更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磅礴伟力——这些由群众智慧与土法制造的武器,在抗日军民手中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器。


特别展室里,柳直荀烈士与贺龙元帅的事迹引发共鸣。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的千古绝唱,贺龙三打监利、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壮举,让武汉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原处长彭若男感慨:“从革命先烈到开国元勋,他们以生命践行信仰,这种精神穿越时空,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在第二版块“浴血光影”,一幅幅抗战电影海报唤起集体记忆。《赵一曼》《吉鸿昌》《地道战》《地雷战》……志愿者们边看边回忆,不时轻声交流。八十高龄的施方老前辈说:“这些影片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启蒙。”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是一场精神洗礼。志愿者们表示,要把所见所感带回校园,讲给青年学子们听,让“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的伟大抗战精神,在珞珈山下代代相传,激励后辈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文:田卫群 图:殷书文、罗剑 审核:洪燕)